思政课程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思政课程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8-06-11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代码:03040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时:48

   分:3

人:顾业丰

   核:杨丽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课程)综述

(一)学习领域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表一    学习领域定位

学习领域性质

必修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功能

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前导学习领域

平行学习领域

后续学习领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按照高职学院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借鉴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职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了“重点讲授,自学辅助,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配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

1.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教材为纲又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教材为纲,就是不失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所谓体现高职特色,就是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和拓展。教材为纲和高职特色相结合,是通过以“必须”、“够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选择和扩充教学内容。

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服务于能力目标。以学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来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安排。

3.以学生“做”为路径。以学生“做”为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点,始终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做”(自学、搜集资料、说、讨论、剖析自我、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

4.以任务为驱动:学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每个学习项目的实施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针对自身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5.体现两个“三结合”: 一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相结合;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总体目标是对新的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与研究,充分体现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力争使本课程在这几年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在学院具有较深影响的课程,并积极向省级精品课程迈进。

通过教学,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1. 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

认识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理解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追求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解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认识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理解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理解道德及其变化发展;认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认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特征和运行,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 能力目标:

1)培养高职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3)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5)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二、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描述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期、参考学时、学习任务和学习领域目标等,见表二                   

表二   学习领域的描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48课时

学习任务:

绪论                    人生的青春之问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中国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2培养大学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教师学生

工作方法:

多媒体讲授

工具:

教科书、相关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黑板等

工作要求: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按时完成作业

 

三、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

(一)学习情境设计

表三学习情境设计

序号

名称

学时

绪论                        

4

人生的青春之问

6

坚定理想信念

6

弘扬中国精神

6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8

尊法学法用法守法

12

(二)学习情境描述

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任务、与其他情境的关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流程、学业评价。

表四     学习情境一的描述

学习

情境名称

绪论

学习

领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时间

第一学期

4学时

学习任务

1.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与其他情境的关系

 

本学习情境为本学习领域的第1个学习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做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学习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教学条件

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引导高职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业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开卷考试,总评成绩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表五     学习情境二的描述

学习

情境名称

人生的青春之问

学习

领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时间

第一学期

6学时

学习任务

1、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与其他情境的关系

本学习情境为本学习领域的第2个学习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学习目标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条件

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的价值能有正确的评价;实现人生价值有正确的途径。

学业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开卷考试,总评成绩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表六    学习情境三的描述

学习

情境名称

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

领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时间

第一学期

6学时

学习任务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与其他情境的关系

本学习情境为本学习领域的第3个学习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学习目标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教学条件

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按照“学、用、做”合一的总体原则。使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业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开卷考试,总评成绩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表七    学习情境四的描述

学习

情境名称

弘扬中国精神

学习

领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时间

第一学期

6学时

学习任务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

3、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及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与其他情境的关系

本学习情境为本学习领域的第4个学习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优良传统;高职学生应当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做一个做忠诚的爱国者;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教学条件

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国内外的大事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

学业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开卷考试,总评成绩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表八    学习情境五的描述

学习

情境名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

领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时间

第一学期

6学时

学习任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增强价值观自信

3.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其他情境的关系

 

本学习情境为本学习领域的第5个学习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教学条件

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业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开卷考试,总评成绩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表九    学习情境六的描述

学习

情境名称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学习

领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时间

第一学期

8学时

学习任务

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 社会主义道德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5. 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与其他情境的关系

本学习情境为本学习领域的第6个学习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起源与本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学习目标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学习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什么是道德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二、社会公德

三、职业道德

四、家庭美德

五、个人品德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

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引领社会风尚

教学条件

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学业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开卷考试,总评成绩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表十    学习情境七的描述

学习

情境名称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学习

领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时间

第一学期

12学时

学习任务

1.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2. 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 培养法律思维

6. 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与其他情境的关系

本学习情境为本学习领域的第7个学习情境,本章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等问题,为下个情景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学习目标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条件

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资料、辩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帮助高职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理念

学业评价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开卷考试,总评成绩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二)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软件、网络平台、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教研室制定。